国新控股“收编”中印集团
蛰伏一年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新公司”)再次出招,这一次收编的是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下称“中印集团”)。
国资委网站昨天披露,报经国务院批准,中印集团整体并入国新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印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表示,对于上述划拨早有预料,这符合国新公司定位。至于未来还有哪家央企将被国新公司收编,目前还存在诸多变数。
“收编很正常”
与去年5月收编华星集团的“开山之作”相比,国新公司此次显得更加低调。收编中印集团的消息只在国资委网站上披露了寥寥两句话,国新公司和中印集团方面都没有做出任何描述。
中印集团成立于2003年2月,是在新闻出版总署原所属的中国印刷总公司、中国印刷物资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基础上组建的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被收编前乃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中唯一从事印刷及相关业务的国企。
“这很正常。”国资研究专家、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对本报说,国新公司就是一家收编企业的企业,那些未能使国有资产达到预期效率、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央企,都是国新公司收编的对象,中印集团满足这些条件。
国资委一位官员昨天也对本报表示,上述划拨属于正常的国资调整,这也是与国新公司本身的地位相符合的。
作为2010年12月成立的最年轻的央企,国新公司异常低调,其被认为是配合国资委优化央企布局结构、从事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的企业化操作平台。国新公司董事长谢企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国新公司的组建,是为了促进和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国新公司不搞资产经营,只搞资产重组。若参与收编公司的重组,则会派出董事;若控股则组建董事会,并聘请经营层管理。
中印集团连年亏损的经营状况,可能是被收编的最大因素。根据国资委发布的2009年度和2010年度中央企业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中印集团两度上榜,两年分别亏损1.2亿元和0.4亿元。
并入国新公司后,中印集团的经营状况会作如何调整?本报昨天致电中印集团总经理助理杨晓静了解相关情况,她表示暂不方便做出答复,截至记者发稿时,其尚未作出回复。
下一单花落谁家
国新公司收编中印集团后,国资委管理的央企数目已由最初的196家减至117家。国资委曾在2006年确定了要将央企数量减少至100户的目标。那么,国新公司还将收编谁呢?
谢企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对本报透露,国新公司将接手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国资委持有其股权,但并不参与生产经营管理。
不过直到现在此事未有进一步推进的消息。据国资委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上海贝尔总资产252.7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净利润2.9亿元,国有资产总量49.1亿元。
其实,比上海贝尔“嫌疑”更大的,可能是那些与华星集团、中印集团一起登上国资委统计的“央企亏损榜”的企业。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0年亏损的有中国联通、大唐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铝业、中印集团、彩虹集团6家公司。
与中印集团同样两度上榜的企业有中国联通、大唐集团、中国铝业、彩虹集团四家企业。
“具体谁将是下一家被国新收编的央企,这个很难说,谁被收购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张春晓说,国新公司不是国资委,它的运作都是完全市场化的,它的目标是要用市场化的手段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率,现在发展很好的企业,一旦经营不良,就可能被收编;而现在经营不良的企业,如果能经过自身调整做大做强,就不会被国新公司收编。getty图